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比较起来说,对于疗疾健身医学是科学的办法,但却是消极的;而体育锻炼是积极的,却是不科学的;只有气功对人生的保健,才是最积极、最科学的。
气功的分类
气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呐、导引、行气、服气、炼丹、修道、坐禅等等。在古书记载中很少有"气功"二字,直到本世纪50年代,刘贵珍在《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写到:“气”这个字,在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
中医气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人体内部的经络系统是"气"的通道。而"气"的流畅与否,可以通过心理、生理、形态反应进行自身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影响人体生理功能这是一个早就被证明了的事实。心理生理学、病理免疫学的研究也证实了人类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改变自身的生理、病理的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功的定义
如果从中医学角度定义气功:气功是通过调神的自我锻炼,使自身气机变得协调的锻炼方法。
从现代行为医学的角度看,气功锻炼是对一种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良性行为进行学习训练,最终以条件反射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疗法。
如果从气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学过程看的话,可将气功定义为:主要是通过使用自我暗示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识进入到自我催眠状态,通过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调整心身平衡,达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锻炼方法。
气功的必备条件
气功的必备条件有三个:完整的吐纳、完整的导引、思想的控制。
一套完整的气功,首先必需要有完整的吐纳。完整的吐纳包括逆呼吸和正呼吸,这两种呼吸是最普遍的,大家都知道的,却也是最难做得好的,佛道两家武火吐纳和文火吐纳法流传最为久远。
完整的导引包含正、逆呼吸,以及正和奇的导引技巧。正式导引如同“大”字,既开放又凝聚,促进乾坤初开、阴阳合道,达到定和聚的效果。奇式导引主要让体内之气活跃循环,但缺乏凝聚。在奇式导引中,身体放松开放,通过肢体摆动产生气感,但这种气感并非真正的气。例如,拍打身体会产生气感,因为血液聚集。规律的动作或抖动能让气流向末端,血气相应产生气感。奇式导引强调气感,但需要消耗体内的先天之气。
最后真正完整的气功不仅需要身体上的修炼,更需要心灵的配合达到一种无我的空性境界。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静功先入静,通过宁静心神,培育真气来调整脏腑气机,真气充足方能产生“血”,使整体功能活动协调平衡,来达到健身治病的功效。
千年秘法吐纳通过呼吸导引,腰胯部位辅助运气,配合意念导引,可快速得气,进而提高精气神达到养生的目的。 并且这个过程是非常耗费气力的,也就是初学者做50~100下,就会全身脱力,大汗淋漓,堪比西式锻炼30分钟。而静坐则是养气,通过十几或几十分钟的静坐让自己迅速恢复体力,摆脱一身的疲惫感。
动功通过身体的运动,“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促进十二经脉通畅,让血周流全身到腑脏,通利血脉,舒筋壮骨。当然习练动功到一定程度,也不是只有动作,动中也有静(动作中有意念),能做到意动身动气到,使形体更健壮。
这也是《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内含。
易筋经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具有简单易学之特点,且对增强体质、调节体内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有显著功效,故为一项行之有效的祛病延年的传统好功法。本功要求不可用力,动作宜柔、宜缓、呼吸要静匀细长。垂吊也是气功养生的一种比较快速强效的功法,重在吊气而非吊重。通过丹田气感由外肾牵动内肾,强身健体、强精固肾、行气活血的功效。
虽然将气功功法分为静功和动功两大不同类别,但两类功法也有很多共性。如在练功手段上,均要求调息、调身、调心;在练功姿势上,均要求放松、自然,而且两类功法中的动静都是相对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气功功法不同,其特点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要求是:松静自然、意气相随、练养结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因人因病而异、持之以恒、生活有节。
▼
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观点,都是一份知识的传递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