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是中医六术之一,有别于针、炎、砭、药和推拿等五种外援之法,导引法是自主的自诊自疗之法。2014年11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列为中医药中医诊疗法,成为中国首个中医导引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中医六艺,砭、针、灸、药、导引、按跷。尽管每一种方法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但与其他五种方式相比,导引有一种独特的优势,那就是“主动”。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需要主动配合,需要建立彼此信任,人的主动性和主观意志对于疾病的治疗和身体康健有重要作用。“向内求,而不是向外取”,这个蕴含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在导引中得到充分体现。
易筋经十二势与八段锦、五禽戏等都属于导引的范畴。导引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庄子·刻意》中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导引充分发挥人自己的主动性,主体凭借自身的力量达到健康体格的目的,这是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易筋经并不神秘,它就是一种古老、有效的医学手段,能够帮助人身心健康。“以《易》为哲学基础,中医经络学说、气血理论为指导,通过伸筋拔骨、吐故纳新、守中和合,达到强筋壮骨,固摄精气,濡养脏腑,涵养心性的效果的经典导引法。
“定心息气,身体立定,两手如拱,心存静极。”这是易筋经韦驮献杵第一势的动作要领。初次接触易筋经的人会发现,易筋经十二势的每一个动作看起来都很简单,记住也很容易,这套功法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如果真的开始跟着老师或教程学习易筋经时,体会就会与之前那个浅薄的第一印象完全不同了。
连续练几个动作,会感受到自己的筋在伸展,慢慢地感受到身体内在均匀发热。初次练习的人,练到一半就可能会觉得有点吃力。如果能坚持到一整套十二势全部动作完成,会感觉到身体比以前轻松、灵活,神清气爽,心情也变得舒畅安宁。十二势导引法对应人体十二经筋,其特点就是“分筋疏导”。
与其他方法相比,易筋经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男女老少,人皆可练。只要有两平方米的空地让双手能前后左右平举开,就可以练习,没有场地、器材设备的限制。
不仅如此,易筋经十二势还可以根据练习者的需求拆分开,针对不同人的需求进行专项练习。比如对于现代人常见的脾胃不适,做十二势当中的收势导引法来调理脾胃。
为什么十二个动作可以如此精确地针对身体的某个症状,这与易筋经十二势背后的中医原理紧密相关。易筋经十二势对应人体的十二经筋,不同的动作可以锻炼不同的经筋,继而调动、调整不同经络、脏腑的状态。筋带动筋骨强健,人体的柔韧性增强,缓解甚至消除不适症状,改善人的身心健康。
坚持长期做易筋经的效果究竟如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本人就是一个例证。68岁的严蔚冰骨密度相当于40岁左右的青壮年。俗话说“人老骨先衰”,严蔚冰的“逆龄”成为易筋经强筋壮骨确有实效的有力证明。
但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沉下心来,耐着性子坚持做。在严蔚冰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社区)传习录》,百页的册子里面是几十位易筋经导引法的练习者心得体会。“贵在坚持,奇迹出现了,(以前)我一到冬天就犯心脏病,今年就很好,不用中药调理心脏问题,也没有服药,没有疼痛的折磨,人活得很轻松。”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天人合一、整体观等许多中医理念再一次焕发出生机,中医理论对于人整体健康的态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天冷多穿衣服就是医嘱。中医是生活方式,也在传递一种健康态度,告诉人们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所以治病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导引及其背后的中医原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切蔚然成风。让我们一起走进导引术的世界,体验它带来的奇迹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