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讲堂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养生讲堂

白露之后"上燥下湿"?内调外养快速清除体内的痰湿垃圾(附3大防护全攻略)

2025-09-10 16:59:49阅读:102

11.png


古人云:“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此时天地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也应顺应自然,从“夏长”转为“秋收”。尤其今年气候异常,虽已入秋,湿气仍未完全消退,形成“外燥内湿”的体质矛盾。

白露的 “湿” 有多难缠。这时候外界湿邪容易裹着寒气钻进来,加上夏天攒下的 “内湿”,两相结合就成了痰湿,堵在肺里让人咳嗽、胸闷,积在肠胃让人腹胀、腹泻。要清这痰湿,首先的就是通肺经 —— 肺是 “水之上源”,肺经通了,痰湿才能顺着经络排出去,就像给身体开了个 “排污口”。

怎么通肺经?重点拍好肺经上的 2 处关键区域,3 个核心穴位要记牢:


一、 护肺为先:深度拍打与呼吸吐纳,涤荡痰湿

1.拍打肺经肺经循行路线从大肠出发,先到达肩膀头,顺手臂而下到手指端,把钱袋交大肠,使大肠花钱有气有量及时清理垃圾,搞好家务。把邪气“请”出去,肺脏才能平平安安。


image.png


按揉肺经的具体办法:

按摩少商穴:《黄帝内经》认为,身体远端是四肢处,通过按摩经络,能够泄热去火,通过按摩手指尖上的少商穴,能够排泄肺热,具有一定程度的疏通肺经的效果。

按揉中府、肺俞:这两个穴位都与肺经相关,按揉这两个穴位,有一定疏通肺经的作用。

也可沿着肺经循行路线,日常的按摩调理,能够起到较好的疏通效果。

拍打肺经的3大关键穴位:

肺经的路线:沿着手臂内侧的边缘,从肩部的凹陷处延伸至拇指处。其中我们要特别关注3个关键区域进行拍打。

起始于肩部的中府和云门穴位,顺着手臂向下至手腕的太渊穴位进行拍打。建议每天对左右两侧各进行5至10分钟的拍打。拍打时,手掌应保持微凹,不要完全伸直,这样才不至于过于疼痛。

功效:拍打肺经可宣肺理气,止咳平喘,用于缓解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1)云门穴

肺部被视为身体中的清洁器 官,其纯净状态至关重要。当肺部受到污染,就如同天空被云雾所遮蔽,只有当云雾散去,天空才能恢复晴朗。因此,通过激活云门穴,可以帮助清除肺部的不洁之气,让肺气更好的的流通,具有打开胸腔、舒缓胸闷和调节呼吸的作用。在您体验到呼吸急促、胸闷、压抑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可以通过拍打云门穴来获得舒缓。

位置:正坐位,用手叉腰,在锁骨外端下缘出现的三角形凹陷中点处

拍打法:用手掌对准穴位附近进行拍打,力度适中,各拍打100次左右。


image.png


(2)尺泽穴

尺泽穴有清宣肺气,泻火降逆的功效,如果平时经常有咳嗽气喘、胸的部位胀满,还有多年抽烟史的宝们,如果想保护您的肺脏的话,那么间断拍打尺泽穴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位置:位于人体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

拍打法:一手成虚掌,自上而下轻轻拍击尺泽50到100次,以皮肤轻微潮红出痧为度。


image.png

image.png


(3)太渊穴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与肺相通,能够调节肺气的升降增强肺的功能,对于气不够用、胸闷气喘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肺朝百脉,脉会太渊。”人体的脉搏在太渊穴汇聚,并由太渊穴掌管,因此一些与脉搏有关的病症,如心血管病,可以通过拍打或者按压太渊穴来调理。

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拍打法:手掌从上往下拍太渊穴,手掌从下往上拍神门穴各50下。


image.png


呼吸吐纳排浊纳清:

双足站位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闭目,缓慢深呼吸,使胸廓尽量扩张,想像自己的肺部充满了新鲜空气,然后慢慢呼气,使肺部气体充分交换。每次深呼吸5~10分钟,可养肺益气补肾,通全身经络,使全身气血活络起来,调节脏腑,排出体内垃圾毒素。 


image.png


二、 护心为要:静坐养心,涵养气血

白露护心,不仅是防心血管疾病,更是要收敛神气,使志安宁,以顺应秋令收敛之机。

方法: 每日清晨或睡前,盘坐或端坐于椅上前1/3处。脊柱正直,双手结“定印”(掌心向上,相叠于腹前)或自然放于膝上。闭目,将注意力轻轻放在呼吸上,感受气息的细微出入。

静坐散乱的心神得以收摄,心火下沉以温肾水,达到“心肾相交”的至高调和状态。持之以恒,可显著稳定血压、心率,舒缓焦虑。


image.png


三、 护肠胃为本:导引按摩与饮食相佐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祛肺之痰湿,根本在于强健脾胃(肠胃)。

秋季护肠胃养生功法:

调理脾胃须单举:此式通过一手上举、一手下按的上下对拉运动,强力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进行“内在按摩”,促进消化腺分泌,增强蠕动。

关键: 上举时吸气,意想清气上行;下按时呼气,意想浊气下降。一上一下为一次,重复5-10次。

揉腹功(内壮功法):

睡前仰卧,双手搓热,相叠于肚脐(神阙穴)上。

先顺时针(泻法)揉腹36圈,范围由小到大,再逆时针(补法)揉腹36圈,范围由大到小。

 此功直接作用于腹腔内脏,是千古流传的“内壮”之法,能极大改善消化不良、腹胀、便秘或腹泻,培补后天之本。

饮食建议:

功法之外,饮食需同步。白露后宜减辛增酸,少吃辣椒、生姜等,可适量吃些山楂、石榴、山药、薏米、白扁豆等,健脾祛湿,滋阴润肺。

遵循此道,外练导引之术,内养调和之功,排湿气清浊气,方可使五脏安和,气血充盈,从容应对白露之后的天气变化,为健康过冬打下坚实基础。


东方易元
版权所有:本文由东方易元独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