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三侯”
一候:桐始华
桐花开始开放,这里的桐花指的是泡桐。泡桐在清明时节应时而开,花大型,紫、白两色,是春、夏递嬗之际的重要物候。《逸周书》曰:「清明之日,桐始华」,又曰:「桐不华,岁有大寒」。
二候:田鼠化为鴽
《本草》曰:「鴽(rú),鹑也,似鸽而小」。鴽这种候鸟,春天来于农田间活动,而田鼠这时却因为天气渐热躲到地底下去了,由于两种动物颜色相似,人们便以为鴽是由田鼠变成的。字面意思是田鼠变成了小鸟,内里则是说到了清明节,小鸟多了起来。也有阴气向阳气转化的意思。
三候:虹始见
时属春季,有了雨水的洗涤,更有葱郁树木对裸土的封遮,清明时节,彩虹就开始出现了。《七十二候歌》曰:「虹桥始见雨初晴」。古人认为彩虹是阴阳交会的现象,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
清明:哀思有节
清明节,扫墓凭吊,睹物思人,容易出现情绪郁滞。这个时候又容易出现肝气偏旺。因此,精神调养上要保持心情舒畅开朗,避免哀思过度,切忌遇事着急,甚至动肝火。
本身就有心理问题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不能过度劳累或伤心,要稳定情绪,扫墓时最好有亲人陪伴。可以通过踏春、钓鱼或听音乐等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性情。
清明养生
清明时节,多有寒、热、风、湿夹杂,身体也会格外敏感,稍微有些不洁净,亦或毒素的淤积,都会被“清明气”感知到。
清明养生,重在疏肝气、清胆湿、健脾胃。
且脾胃中焦为人体中气所在,中焦升清降浊有序,人体内的小四季方能正常运转,自然可以调节身体的寒热温凉和生长收藏。
肝主生发,主疏泄,喜条达
宜早起,多踏青,借天地之气,生发肝阳
清明之后为暮春,人的气血从内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万物生发。《黄帝内经》讲,这个时节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意思是说,早睡早起,多到外面散散步,动则生阳,胸中便会有清气升起,感受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才能很自然的和天地大自然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清明四清:清血管
血管遍布人体全身,对生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人体的血管就像下水管道,时间长了容易积聚垃圾,应该时不时清理一下。
小易师兄提醒:可以多吃苹果、葡萄、红葡萄柚、燕麦、豆类、绿茶、坚果和植物种子。
清明四清:清肠胃
要长寿,就要先“肠寿”。纵观国内外的长寿名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肠胃好。
肠胃容易堆积毒素,肠道毒垢可达15KG。如果不清肠胃,给身体排排毒,容易影响身体健康。
小易师兄提醒:定期进行肠道排毒,排出体内多余毒素垃圾,清肠 、排毒、纤体、美颜。
清明四清:清肝气
中医讲,百病之源,根在肝脏。如果肝脏代谢不正常,人体所需养分得不到及时供应,各个器官无法正常工作。
尤其是春季,肝不好,百病复发,比如很多人的头疼、头晕、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直接疾病跟肝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清明时节切不可对肝脏进补,反而要清肝气。
小易师兄提醒:定期进行肝胆排毒,皮肤和身体状态都会改善,同时对很多慢性病都会有直接而明显的改变。
清明四清:清心气
清明前后,天气忽冷忽热、阴晴不定,天气的多变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悲伤、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最终造成心气不顺。
心气不顺,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精神疾病、抑郁、焦虑等精神疾患。所以清明时期要注重清心气。
小易师兄提醒:清明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心境要畅达,要通过户外散步、踏青等活动,来清净心气,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同修炼,共传承
少林易元洗髓功,由达摩祖师所传《易筋经》、《洗髓经》两部功法增进演化而来,被誉为少林“镇寺之宝”,历来仅供少林高僧大德修持;多年传承中不断实修、增演为养生绝学;
此功法集禅武医于一体,动静双修、内外同练;核心之处在于从人体生理之根(男为睾丸,女为卵巢)入手,通过外肾运动激活人体能量;增强、活化气血,使气血充盈和合、百脉通畅;达到其他锻炼方法难以企及的效果。
东方易元健康机构得大机缘,师承第33代传人永乐大师,并依照当代特征整理归纳,形成一套完善的健康养生体系;并使之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
运作至今已完成全国布局,百场活动、百座城市、百家分馆、百万传播!
坚持修炼少林易元洗髓功,可强身健体、修身修心,激发人体本源力量;可活化气血、祛病延年、养颜塑形、迟老还机,肾气足,精血旺!东方易元的髓友们也常说:“上寿一百二,中寿一百,下寿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