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三侯”
蟋蟀居宇指,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小暑:民间习俗
“食新”
在旧时,我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吃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我国北方的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养生 | 小暑养生之“秘籍”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今天就是小暑了。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正是进入伏天的初端,意味着盛夏的开始,气温将大幅升高。
暑气过剩,心气就容易亏耗,尤其是老人、儿童等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挡酷热暑湿,导致中暑。
那么,在这个季节该如何养生才能舒适地度过小暑呢?这边为您准备了小暑养生“三大关卡”,解锁小暑养生正确姿势。
第一关 ——养心关
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消耗也随之加大。一到夏天,很多人都会感觉浑身不适,精神萎靡。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心主血脉并主神志,此时养心应注重两方面,一是养护血脉,一是调整睡眠。
养护血脉:
养护血脉方面,建议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
适当多吃洋葱、蘑菇、木耳、牛奶、莲子、豆制品等。尽量做到养心安神,平时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维生素C的供给,预防动脉硬化。
调整睡眠:
睡眠能养精养气,能健脾益胃,亦能健骨强筋。按照中医所说,晚上休息不好,就容易导致“阴阳失衡”。
夏季里昼长夜短,很多人渐渐觉得晚间睡眠不足,白天无精打采。因而,晚上尽量不要熬夜,每天保证6-8小时睡眠。
此外,适当午睡,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也可帮助恢复精气神。
第二关 ——养阳关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此时应顾护心阳,平心静气,以防阳气外溢,消耗过多,使人处于内虚状态。
酷暑难耐之时,大多人都“贪凉”,空调、强力风扇、冷饮等清凉用品成了解暑必选,然而,不知不觉间,阳气已然不足。
艾灸——养阳方式的首选。在阳气最旺的此时,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第三关 ——饮食关
小暑过后,气候湿热,使人容易感到头昏脑涨,并且引发抑郁、倦怠、胸闷、没胃口等不适反应。
这一时节,饮食需节制,切不可贪食、过量。宜食清淡且富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具有消热祛湿作用的食物。
唐朝孙思邈提倡“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
具有凉苦发散性质的蔬菜,也是很好的选择。如芹菜、番茄、苦瓜、丝瓜、绿豆等。
微信公众号:易筋洗髓功